
(美國移民資訊)在咨詢行業深耕15年后,邵勃想到去讀EMBA項目。他的訴求很簡單,認識一群背景經歷相似的人、拿到國際一流學府的文憑。前者能夠幫他擴充人脈,后者有助于職業晉升。深造過程并不容易,他用“脫了一層皮”來評價18個月的高強度學習。畢業后,他達成了自己的目標,以新姿態重新回歸了職場。
再充電成為越來越多職場人提高戰斗力的選擇,而相比海外職場人士,中國職場人更愿意投入時間、精力和大把的銀子。6月15日,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發布了《中國職場人教育投資消費洞察報告》。綜合研究平臺上用戶態度后,他們發現高達65%的職場人接受再教育,而愿意花10萬以上“砸入”MBA教育項目的比例則高達41%。
此外,與接受調查的海外職場人相比,中國職場人再深造時的主要動力是提升專業技能,而非現實的謀求高薪,國人在自我教育投資上展現出的積極消費觀,讓人頗感意外。
“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這些頻繁出現“關鍵詞”說明了一點,企業們處于趨勢多變的環境,能否抓得住機遇,需要管理人才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持續學習、不斷深造成了當下職場人的生存常態。
領英報告顯示,98%的中國人工作后有意愿進行學習提升,而美國人的這一比例只有49%。其中,有65%的中國人計劃在未來一年內付諸實踐,也遠高于美國51%的比例。
強烈的深造和求學意愿下,中國職場人對自我教育的投資也不吝嗇,行動力比海外職場人士強得多。數據顯示,中國職場人從產生念頭到真正繳費的平均決策時間僅為100天。而市場調研機構華通明略(Millward Brown)發布的一項有關全球消費者決策歷程的報告顯示,通常從人們有意向要接受MBA等高等教育到最后入學要經過600天的決策期。中國職場人對于進行教育投入的行動更為果斷。
MBA/EMBA的學位能帶來什么好處?海外職場人更傾向視之為漲薪的籌碼。在調查中,54%的全球職場人將“獲得更高薪資”列為選擇教育項目時最強烈的需求。相比之下,國內職場人士對“提高專業技能”的需求更強。
在選擇攻讀MBA/EMBA項目的過程中,中美職場人最為在意的均是學校的師資和教學質量、學校口碑,而相對美國人看重的課程設置、學費、以及學校地點等因素,中國職場人更為看重學校平臺帶來的資源和職場人脈圈的建立。事實上,中國職場人異常看重教育品牌在同事及職場圈子中的口碑。數據顯示,相比于個人社交平臺,70%的中國職場人更信賴職場社交平臺的信息。
職場人對MBA/EMBA等高端教育的投入,學歷越高者越肯花錢。調查顯示,有41%的職場人愿意為此投入10萬元以上。在海外留學經歷的群體中,有48%的人表示未來有可能選擇攻讀MBA/EMBA的課程,這一比例高于無海外留學經歷的群體(35%)。
消費群體的強大行動力也直接對國內高等院校高端教育項目的辦學產生了一定影響。據不完全統計,從1991年MBA教育起步,過去的20多年中,開展教育部承認的MBA課程教學的商學院已近300家。領英中國營銷解決方案市場部負責人周小丹表示:“在職教育進行大筆投入已經成為當下的一個現象級趨勢,這也對商學院在項目策劃、師資配比、品牌搭建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吸引優質候選人一直是高端教育的品牌營銷痛點。”
如今,邵勃擔任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總經理,在他看來,各商學院項目之間的競爭也頗為激烈。“你可能會在香港機場上看到我們競爭對手的廣告牌,他們還會花錢在《經濟學人》雜志上放廣告,費用差不多是我們一年的預算。”邵勃對界面新聞說。
對于傳統的工業、汽車和制藥行業來說,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更愿意選擇MBA/EMBA的項目為職場充電,但這未必是所有行業的選擇,互聯網企業就自成一派。在領英分享平臺數據中,在阿里巴巴和華為等企業里,擁有MBA/EMBA學歷的員工比例低于其他行業。
“這是一個很可惜的市場,不少互聯網企業有自己的價值體系和內訓制度,華為內部有大學,阿里巴巴也有湖畔大學,它們像是另一個平行宇宙。”邵勃說。他認為互聯網行業自己也未必有一套成熟的玩法,傳統的商學院教育也未必能與之匹配。
外企在中國出于收縮狀態也影響了員工的職業教育。“從我們所在的上海和長三角這個市場來看,外企愿意在外派人員身上花的投入肯定也是降低的,如果制造業收縮,我們外籍學員的數量也會相應減少。”
當然,是否愿意為職業發展上進行教育投資,未必只與個體選擇相關。實際上,職業教育行業也能反映行業發展的趨勢。在邵勃看來,這兩年,來自制造業的學員數量在下降,從原來的30%,到現在約為20%。制藥行業的學員數量較為穩定。“比較突出的是汽車行業,學員占比雖然不多,但增長快。雖然“蔚來汽車”是否成功還不確定,但或許會是下一波浪潮。”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22 13:30~15:30
地址:恒隆廣場辦公樓1座1910
時間:2025-02-26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27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
時間:2025-02-27 14:00~15:00
地址: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