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流動,而這些數額龐大的海外資本一方面帶來了地方經濟的繁榮昌盛,另一方面也同樣打擊著地區的經濟生態平衡。在這股強烈的經濟浪潮中,首先遭殃的就是房價。作為全球金融的重要據點,倫敦已然淪陷,高昂的房價和房租對那些準備購買自己人生第一套房產的人群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倫敦市長Sadiq Khan在最新《衛報》(The Guardian )的采訪中表露了這份擔憂。“外國投資者正在購買數千套適合倫敦首次購房者的住房,并將其作為“購房出租”進行投資。同時,部分投資者甚至頻繁將這些海外的資產當做避稅天堂。”根據倫敦房地產市場對國際投資的最全面調查,從香港和新加坡的投資者來看,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外國買家在倫敦2.8萬套新建住宅中搶購了3600套。其中大約一半的價格是首次購房者的價格,在20萬到50萬之間。
根據勞埃德銀行( Lloyds bank)的數據,首次購房者購買的房屋的平均成本為405000英鎊,幾乎是英國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在倫敦市中心、肯辛頓、切爾西和倫敦金融城(Westminster, Kensington and Chelsea)這些區域,三分之一的新住宅的購買都來自海外投資者。而在塔哈姆、格林威治和旺斯沃斯(Tower Hamlets, Greenwich and Wandsworth),那里的房屋數量最多,在所有新住宅中,有八分之一都是由外國買家購買的。
這一調查結果引發了倫敦市長和倫敦行政區的強烈重視,代表了當前和潛在房主的業主聯盟(The HomeOwners Alliance)表示,政府應該有所作為來阻止外國買家對英國房地產的瘋狂投資,最終達到的結果應該是讓倫敦本地人有機會購買自己的房產。相關人員表示,目前的趨勢對首次購房者來說是“令人擔憂的”和“不公平的”( “alarming” and “unfair” )
大部分投資者購買倫敦房產都是考慮到其得天獨厚的投資潛力,無論是上漲的地皮還是客觀的房租都給投資者帶來客觀的利潤。不過,倫敦市長也同時表示,目前倫敦的房產正面臨著淪為“海外避稅天堂”的風險。
多年來,富有的外國買家一直被倫敦的房產所深深吸引,作為一種穩定的投資和資產避風港,倫敦的房產都被視為最佳的投資。這種情況在如今尤其明顯,尤其是考慮到部分投資者生活在政治不穩定的國家。英國政府擔心,一些買家對倫敦房地產的投資屬于“洗黑錢”。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曾抨擊倫敦住宅被用作“空中黃金”的趨勢,他擔心部分腐敗資金會直接摧毀英國的房產經濟。
根據研究的紐約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的的數據,目前英國的房產中,有超過70%的房產由外國人購買租賃投資的,并且有15%左右的比例是屬于公司的投資。其中1/6的投資來自離岸避稅天堂,比如英屬維京群島、海峽群島、馬恩島和開曼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 Channel Islands, Isle of Man and the Cayman Islands,)
隨著海外投資的增加,倫敦的房產有很大可能在未來出現大量房屋空置的情況。這些僅僅作為投資的房地產不會真的成為投資者真正居住的住所,但他們的存在卻直接影響了本地居民的生存現狀。如何做出改變和應對,英國及倫敦政府任重而道遠。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26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27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
時間:2025-02-27 14:00~15:00
地址:視頻號
時間:2025-02-28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