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美國資訊)過去,美國常常用移民國家來標榜自己文化的包容性。但現在,對移民政策的巨大分歧卻讓“標榜”顯得自相矛盾。在最近的蓋洛普調查中,有38%的美國人希望移民數量少點,只有21%的人贊成增加移民數量。反對的聲音說,移民不僅搶走了本地人的崗位,還拖累了美國的經濟發展。在學術界也有不少研究稱,移民對經濟有害。
“也許他們的研究有一定道理,但卻遺漏了什么重點。著眼于短期影響不足以得出移民有害的結論,如果真的想知道移民是否對一個國家發展有利,考察的時間應該更長。”西北大學凱洛格學院管理經濟與決策科學的教授Nancy Qian說。
她與倫敦經濟學院的Sandra Sequeira、哈佛大學的Nathan Nunn共同發布了一項新的移民研究,發現移民潮不僅沒有傷害美國經濟,反而讓它蓬勃發展。
他們考察了1860年至1920年的移民潮與美國經濟發展的關系后發現,曾經是移民聚集地的區域如今的平均收入更高,貧困率和失業率都低于其他地區。不僅如此,在移民潮時期,這些地區的工業化程度和農業生產力都提高了,盡管教育程度短期內下降,但創新能力很強。
這些結論還不足以完全說明地區發展和移民直接相關。人們也有可能因為地區發展潛力而選擇居住地。說不定沒有移民,這些地區的發展也不會差呢?
研究歷史不像是實驗室里的研究,你無法人為的設置對照組,比如將一批移民引入某個地區,觀察三、五十年再得出結論。但現實也有平衡的研究方法。
Nancy Qian發現移民潮時期有兩個重要特點。首先,歐洲爆發惡劣氣候都會增加每十年來往美國的移民數量,比如烏克蘭的干旱和豐收時節前愛爾蘭的壞天氣等。第二,移民們常常會使用鐵路進入美國,鐵路網發達的地區自然就聚集了移民。重要的是,無論是壞天氣還是鐵路網,都是移民無法控制的因素。研究人員選取了符合條件的州,并將該期間沒有任何移民流入的州設置為對照組。
研究結果驚人,他們發現因天氣和鐵路網而導致移民流入的地區,現在的居民人均收入要比對照組高出20%。因為新移民的加入,該地區的專利申請率也高于對照組。雖然在短期內一代移民的受教育水平可能不高,但他們更渴望獲得機會,并將這種渴望傳遞給下一代,從而也提高受教育程度。
該研究對美國現任的決策者無疑是有參考性的。歷史上的移民與今天新移民們的境況相似,他們有著差異巨大的語言、文化和宗教背景,可能受教育程度也不如美國人。但由此否定他們未來的貢獻可能還太早。就如Nancy Qian所說:“對一個國家來說,我們必須要記住一點,近著眼現在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考慮30年、50年,甚至100年之后會發生什么。”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26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27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
時間:2025-02-27 14:00~15:00
地址:視頻號
時間:2025-02-28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