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s/default/images/phone21.png)
加拿大是孩子的天堂,此話或許夸張但并不為過,孩子人小到大倍受政府關愛,使人從根本上認識“生兒育女”不止是家庭的責任更是社會的責任的觀念,孩子是家庭的也是國家的,是未來的是這個納稅人的社會的。在兒童福利方面聯邦政府提供了許多,而魁省在兒童福利方面比聯邦有增無減。
一、“父母金”
魁省給孩子的福利從投“胎”就開始了!這真是一絕,典型的獎勵生育的政策,這還不包括生老三可獲得的生育獎金。
關于“父母金”有許多種叫法,“產后補助”、“產金”、“產假金”等等。是指孕婦在生產后由夫妻雙方均可領取的一份特殊的補助。前提是夫婦任何一方或雙方在生產前后工作過,并且之前可累計的總收入超過2000元(一定要是支票工),這個條件或者說門檻很低。
在孩子出生后最好是在二三個月內憑雇傭記錄直接向勞動就業中心遞交申請。領取的額度一般是原來月工資的75%-55%,自已設定休假的時間長短(28周---37周均可)。
這筆費用足以幫助緩解為人父母的家庭因為添丁休假暫無工作收入而造成的經濟壓力。
二、“托兒費”
聯邦政府的義務教育框在5-18歲,這個階段之前或之后均由家庭自已負擔,魁省也不例外。但各省之間托兒費的費用差距卻很大,從30元/天到7元/每天不等,魁省就是屬于低檔的。
魁省的公立托兒費費一律是7元/天,私立的從10元—25元/天不等,所提供的條件和服務及教學方式也不同,一般的私立托兒費采用雙語或單純的英語教學,許多有條件的家長選擇讓孩子上英語的托兒所,孩子接受母語式的英語教學,一到5歲再轉入學前時,又從零開始接受法語的母語式教學了,這樣可以鍛煉一些孩子的英語或法語能力效果不錯,尤其受母語為英語國家和中文國家的移民稱道。而公立的托兒所只有法語教學,排隊時間也較長,有的孩子從出生就開始排公立的隊,到一半歲或兩歲才能排上。
蒙特利爾許多的托兒所幾乎約定俗成:入托年齡一般至少是一歲半,太小的不收。
托兒所的費用原則上是不補助的。但如果父母雙方都有工作或學習,又是低收入家庭則可獲得一定的補助,有的父母在申請LOAN&BURSARY時就有一條問及是否有孩子入托的。
5歲以下的孩子需上托兒所,直接在住處所在的附近任何一個登記排隊,托兒所名單可在當地的CLSC社區服務中心索取.
三、針對6歲以下的孩子的父母的一項特殊補助
大家都知道在蒙特利爾學法語COFI是有補助的,可是如果家里有6歲以下的孩子卻完全不用去報COFI班。因為COFI班必須全時學才能拿補助,補助金是460元/人/月。
如果你的家里有個6歲以下的寶寶,你還擁有另一項特權,建議報個魁大的“證書班”,只需利用業務時間學習(一周只須兩個上午),卻可以按全時地領取補助,補助金額1000元/月左右,視家庭人數或孩子年齡大小補助金稍有高低。
另個區別是,證書班是要交學費的,可以一級一級地讀上去;而COFI班是不用交學費的,共十個月分四級,中國人一般讀到三級就很少再上了。
四、牛奶金
各省的牛奶金在聯邦定額的基礎上各有不同,孩子在18歲之前均可申請這個補助,補助因家庭收入不同每年作出修改。在當地的稅務局直接申請或網上申請就成。新移民的孩子從登陸之日起補發,短登的原則上不能申請,但也有申請的,未查到就沒事,查到就要退。當然如果家庭生活的重心在加國,孩子短期不在也是可以申請的。
新移民基本上在頭一兩年都是低收入家庭(帶薪登陸的猛將除外),魁省政府將2007年的低收入家庭線劃在36378元稅前(每年稍有修改),2006年是35000元稅前。也就是說凡是低于這個水平線的都屬于低收入家庭,孩子可申請到基本全額的牛奶金,收入越低的越多,低于20000元家庭年收入的就是一刀切了。
再就是魁省牛奶金的發放方式跟聯邦不同,在魁省生活的居民是分別接收牛奶金補助的:聯邦牛奶金是每月20號自動入帳,而魁省牛奶金則是每個季度發放一次,分別在1、4、7、10月的月頭發放,每個孩子滿額是500元/季/孩。以支票的形式或直接入帳。所以新移民申請時錯過了當月的發放時間就要延到下一個季度一并發放了。
這里特別提醒投資移民,你們的子女同樣享有申請牛奶金的權力,不要被有些義務的咨詢中心誤導了。你們本人也同樣享受讀書學習并領取補助的權力。只要你在加國沒有收入,你仍然屬于低收入家庭,不過如果是國內的生意或工作仍有收入的話,建議在年度報稅時最好報一下境外收入,這樣對快速建立個人信用至關重要。不然住著豪宅開著寶馬拿著補助不出三年肯定被稅務局抽查。這是個真正以人為本的國家,信用來自于個人自已的誠信。
新移民無論你登陸后何時去申請牛奶金,均可從登陸入關那天開始補發你孩子的牛奶金。建議是登陸辦好SIN卡和銀行帳戶后就立即申請。新移民首次填報收入時切記謹慎,并保持所有表格信息的一致性。
五、“注冊教育儲蓄計劃”中的CESG和CLB補助
為了幫助家庭有財力支撐18歲后的子女完成繼續教育, 加拿大聯邦政府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即推行“教育基金”計劃,參加計劃的家庭均可享受政府在稅務上的優待。此計劃在1998年后新增了教育儲蓄津貼補助發放,后來又加了CLB補助發放。
“教育基金”也是聯邦政府針對孩子教育的一項福利之一,是政府注冊的,政策執行機構是Canadian Scholarship Trust Foundation,屬非謀利的機構。
CESG補助:自1998年1月1日始生效, 適用于18歲以下(不包括18歲)的子女,凡注冊“教育基金“的家庭均可得到聯邦的教育儲蓄津貼CESG(Canada Education Savings Grant)。教育儲蓄津貼的補助額度分別是低收入家庭500元/年,中收入家庭450元/年,高收入家庭400元/年,此項補助跟儲蓄額度掛勾,受益人從出生始至18歲, 累積可獲最高津貼$7,200,年供款上限是4000元,其中只有2000元是可獲得津帖的。
CLB補助:針對2004年1月1日后出生的孩子新增加的一項補助,即Canada Learning Bond,低收入家庭方可申請,與儲蓄額度無關,開戶即可獲得,第一次是500元開戶時發放,以后每年100元自動存入”教育基金“帳戶直到家庭收入突破當年所設定的家庭低收入底線,或直到孩子滿15歲,總額是2000元/孩。
任何加拿大居民或公民所生的子女,只要在18歲以下均可申請“教育基金”,憑SIN卡號即可申請開戶,暫時沒有SIN卡的孩子必須在半年內補交SIN卡號,補助才能全部到位。
聯邦推行“教育基金”計劃近半個世紀之久,隨著日益高昂的教育費用,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未雨綢繆,加入計劃的行列,使更多的家庭有財力和能力讓自已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政府的目的亦在于提高納稅人的整體素質,政府不斷地修改和完善計劃,令越來越多的家庭更加受益。1998年之前此計劃光是稅務優待一項就已經深受納稅人的歡迎,推出“教育儲蓄津貼“和CLB后更是深入人心,同時也贏得了低收入家庭的青睞。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28 10:00~12:00
地址:常州澳星
時間:2025-02-28 10:00~16:00
地址:廣州澳星出國
時間:2025-02-28 14:00~16:00
地址:常州澳星
時間:2025-02-28 14:00~17:00
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北段1480號拉德方斯大廈東樓12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