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s/default/images/phone21.png)
報道,今年3月中旬,西班牙皇家語言學院(RAE)第二屆Poesía Viva(LdeLírica)詩歌獎公布結果,獎項花落一位華二代身上——陳某,一位在西班牙出生并長大的24歲女生。近期,多家西班牙媒體采訪了她,陳某透露了跨文化身份是如何加深其在詩歌領域探索的經歷。
更像西班牙人還是中國人?陳某出生于瓦倫西亞大區阿利坎特(Alicante)省,父母是1980年代來西的溫州商人,家中還有一位哥哥,不同的是,哥哥出生在中國。“我5歲時,家人搬到烏鐵爾市(Utiel)開始經營中餐廳,(這大概是當地唯一一家中餐館)那里基本上沒有中國人。”
18歲,陳某前往瓦倫西亞大區首府求學,主攻新聞學,“我不想繼續經營中餐廳或小商店,我想融進西班牙主流社會。在你小的時候,你看起來和其他人沒什么不同,但社會會提醒你(你是外來者)。”
因為從小生活在西班牙,她的語言和行為方式都跟西班牙人別無二致,一些熟悉她的朋友會稱其為“超級西班牙人”,然而,陳某卻直言這讓她感到不舒服,“(他們)忽略了我的(華人)家庭因素。”
“還有‘經典問題’:‘你覺得你更像中國人還是西班牙人’,這些問題來自我的家人、西班牙人以及我去中國時遇見的中國人。”陳某說,“這讓我感覺自己是個局外人,時時刻刻提醒我,我不屬于任何地方。”
成立文化組織,幫華二代建立身份認同。
為了解決這個困惑,陳某開始嘗試自己開辟一塊地方,一塊能讓華二代們得到身份認同的地方。她曾在上海短暫生活過一年,在那里認識了來自秘魯的華二代R,后者創建了文化組織“秘從中來”(Tusanaje)。
“他是一位劇作家,對圖桑文學(音譯,圖桑tusán的意思是具有中國血統的秘魯人)十分感興趣。通過他,我開始學會如何解讀其他國家、其他社會以及如何在西班牙推進多文化交流。”
陳某加入了“秘從中來”,之后在西班牙也創建了類似的文化組織,名為,許多在多領域嶄露頭角的華二代陸續加入其中,共同開展了多項文化活動。
“2019年,我本科畢業論文是一份關于華二代融入的報告(Crecer en”un chino“),對出生在西班牙以及年幼時就移民到這里的孩子進行思考。報告還以視頻的形式錄制,探討了社會如何通過刻板印象和偏見持續限制移民后代。”
陳某關注的議題涉及廣泛,不僅包含種族歧視(比如,白人顧客和華人服務員)、文化沖突(華人與西班牙人、家庭內部華一代父母與華二代子女),還有“思鄉情懷”。
雖然西班牙語是母語,但我的潛意識里都是用中文編碼。小時候的陳某符合西班牙人“傳統觀念”里的華人小姑娘形象——內向、不愛說話、成績好。“閱讀是我的避風港,但很遺憾,在成長過程中,我丟掉了中文,現在只會用西班牙語寫作,西班牙語是母語。”陳某解釋道:小時候沒有過多學中文,是因為不想與周圍格格不入。
陳某說,“中文對我來說很熟悉,我可以用中文交流,但無法表達更深層的東西。雖然西班牙語是母語,但我的潛意識里很多東西都是中文編碼的。”陳某說一首詩很能表達她的情感,“我只有一種語言,但它卻不是我的。”、
如果您對西班牙移民資訊感興趣,請繼續關注澳星移民官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多最新信息,咨詢熱線:028-82006366。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07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12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27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
時間:2025-02-28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