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s/default/images/phone21.png)
趨勢一:上大學越來越容易
一所211大學老師告訴我,多年前,他們專業就已經就招不滿學生了。
2018年,全國79所自主招生高校,只有三所招滿了,其余76所大學都沒招滿。北京的二本三本已經連續4年沒招滿,上海也是一樣。即使在傳說中的高考大省,廣東、山東和河南,高考錄取比例一直在漲,越來越多的高校招不滿。
因為大學在擴招,但孩子沒那么多了。
全國新生嬰兒下降一直持續到2000年,從2001年至2015年,長期徘徊在每年1700萬左右低值。小學招生數量,也是歷史最低值,已經持續10余年。此后,也會只降不升。高考錄取率,過去40年間,也由5%左右,一路攀升至將近80%。
不僅是中國,大學招生難已經是全球的趨勢,這個趨勢會越來越嚴重。過去八年,美國大學錄取人數下降了11%。招不到人。全美四千多所大學、學院,越來越多的學校招不滿學生。
其他國家,英國、澳洲、加拿大,都是一樣的趨勢,高等教育資源過剩,是一個短期不會逆轉的全球趨勢。
趨勢二:上好大學越來越難
很多家長會疑惑,那為何考大學越來越激烈,TOEFL、SAT、ACT分數都在漲?
因為好大學的本科基本不擴招。清華北大本科從2000人左右擴到3000多,中科大則基本沒擴??傮w錄取率,985高校,全國的錄取率在1.5%左右,211大學的錄取率在5%左右。2019年,一萬考生只有5個能去北大清華。
擴招的主力是這兩個,一是普通大學。二是碩士和博士,包括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上名校研究生的競爭難度,是遠遠小于其本科的。相應的,整個社會對學歷要求拉高了。普通大學文憑相對貶值,研究生文憑相對貶值。名校本科,成為最值錢的文憑。
美國也是如此。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本科招生常年穩定在2000人左右,這幾十年,申請人數成倍增加,錄取率直線下降。
2019年,哈佛申請43330,錄取2009人,最后入學1650人(有些超級學霸去了別的學校)。我們家滴答特別向往的加州理工,去年只招生不到三百本科生,全部本科生加起來不足一千人。這二十年,全球赴美留學學生大增。光中國赴美留學生,人數就從幾萬人,暴增到將近40萬人。但這些頂尖大學的本科招生,幾乎都沒增加。競爭之慘烈可想而知。
趨勢三:“爬藤”之路越來越難掌控
“爬藤”需要“卡位”。
“卡位”最開始在美國精英階層流行,把孩子送去特定的頂尖私立寄宿中學,孩子順其自然進入常春藤或其它頂尖名校。爺爺、父親和孫兒輩上同樣的中學、大學,一代接一代。布什家族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高等教育大眾化,多元化,打破了這種輸送機制。普通家庭卷入“卡位”競爭,精英家庭也不能躺贏,必須非常努力,才能保證不掉下來。“卡位”競爭從私立學校擴展到公立學校,從高中提前到了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從白人擴展到少數族裔。
這也是“亞裔訴哈佛招生不公”案件的背景,有錢的白人,和擅長讀書的華裔,感覺“卡位”的優勢受到威脅。
“卡位”之風也從美國蔓延到日本、韓國和中國。學區房+北京戶口,就是“卡位”北京優質教育資源的起步價。在北上廣,“卡位”競爭已經提前到了幼升小。這遠遠不是全部。還要一個最重要的:孩子的學業表現。這是最難實現的。這些年,全世界的各種教育理論都在中國大顯身手。滿足家長們“爬藤、超車“的愿望。
譬如“英語非母語的孩子,四歲就掌握上千單詞,五六歲能看英文哈利波特全集,小學階段搞定英語”。“海淀黃村家長”、“順義媽媽”。以及各種小眾運動、特長班,興趣班。甚至組織孩子去非洲當志愿者,都成為一個產業。
以考試導向的“爬藤”,將中國學生的成績和簡歷刷的越來越完美,譬如英語,托??疾坏?10,都不好意思說出口。如此完美的成績和簡歷,猛烈的沖擊了美國的大學招生錄取體系。
首先,大學招生官非常難區分學生的真實天賦;其次,本國學生錄取時,白人及其他少數族裔學生考試成績遠遠落后與亞裔尤其是華裔學生。
美國去年爆出的“大學招生丑聞”案件,幾十個明星、企業家、高管卷入,包括幾個華裔家庭。一部分家長已經判刑坐牢了,最新的一個是加拿大華裔家長,40萬美元把孩子弄進UCLA,判刑5個月。深層次原因就是“爬藤”越來越難了,精英家長和中介公司鋌而走險,企圖用錢鋪平名校之路。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下,相信這種旁門左道,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
這兩年,越來越多的美國高校,從最精英大學開始,紛紛取消SAT等標準化考試的硬性要求。這也是國內“爬藤”模式的巨大隱患,當孩子按照現在方式刷題、考試、補課,五年十年之后,可能面臨“竹籃打水一場空”——人家把規則改掉了。這個趨勢目前已能看到端倪,這10多年,內地留學生人數猛增,但能進入“藤校“的不增反減。
趨勢四:放眼多元資源越來越重要
真正要比拼的,是觀察了解孩子,發現匹配相應教育資源的能力。
在北京,除了那一二十所名校,還有很多不錯的中小學和老師。美國的大學,除了常春藤,還有大把優質的大學資源。
丟掉不切實際的藤?;孟耄ッ绹虾么髮W會越來越容易。以我們家所在的紐約州立大學為例,全美排名七八十名,有些“爬藤”的中國家長可能都看不上。但很多專業都是全美排名前列,法學院、醫學院這兩個最重要的學院,也是響當當的。
很多中國學生畢業后,在紐約、硅谷等地找到很好的工作,或在北美繼續深造。他們的學術表現和工作成就,跟很多“藤校”畢業生差別不大。所以,家長的視野和選擇,成為關鍵。家長要放寬視野,努力去尋找教育資源的落差。不要只盯著金字塔尖。
教育的差異,首先是教育資源的差異,然后才是教育體系的差異。譬如,在中國要拼過千萬人才能擠入還可以的大學,同樣的努力足以讓你去到非常好的美國大學,即使暫時是學渣,也可以通過進入社區大學,然后轉學。很多中國留學生都這樣實現自己的本科夢,甚至名校夢。
另外,專業的重要性會越來越重要,遠大于學校排名。看到很多英美名牌大學,開設針對國際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的課程。有的只是為了撈錢,跟那些學校苦心經營維護的專業相比,含金量天上地下,也就是忽悠國內的政府機構和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將來隨著留學普及化,這些文憑的含金量就會暴露原形。
趨勢五:全球范圍內獲取教育資源
路有千萬條,條條通羅馬。
教育應該國際化,而不是美國化。美國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高地,但不是唯一。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日韓、以及亞洲拉美有很多不錯的大學?;A教育就更多元了,很多國家的基礎教育,整體上是好于美國的。
一位研究人員正在做的博士研究,是研究中國人帶孩子在海外讀書。這個研究打開了一扇窗,中國人為了孩子,以各種方式出國的太多了。
北美情況。美國陪讀很困難,家長必須先搞定工作、或者學習、交流訪問身份,才能帶孩子過來。有點曲折,但用這種方式的群體也是非常龐大的,有機會到美國生活一段時間的家長,基本都會帶著孩子。加拿大相對容易,可以用訪問簽證的方式陪讀。費用相對美國低一些,教育體系基本一致,語言文化上也相通,是很多家長理想的目的地。
西歐、澳洲也是傳統帶孩子讀書的地方。近年來的新趨勢是,大批家長帶著孩子前往東歐、北歐、東南亞等地,尋求適合孩子的教育資源。譬如在東南亞的泰國清邁、曼谷,馬蘭西亞、新加坡,教育質量也很好,性價比高,離中國距離近,文化上有親近。所以,這些地區都有相當規模的中國家長和孩子??傮w看,帶孩子出海的規模之大,選擇之豐富,在人類歷史上,應該也是空前的。
帶孩子出國的絕大部分是母親。經濟條件上,很多都是普通中產家庭,他們靠勇氣和智慧,在全世界找和自己財力和目標匹配的教育資源。
這不僅是中國,印度也有。歷史上,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的家長都走過這條路。教育國際化是大趨勢。這次疫情,會讓這個趨勢暫停一段,但長期趨勢不會變。
筆者的感悟是,教育不是要去競爭,教育是一個拓寬視野,發現自我的過程。無論在國內,還是世界各地,希望我們都能耐心的觀察孩子,鼓勵試錯,發現和呵護天賦,幫他/她找到匹配的資源。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熱愛探索這個世界,對生活充滿信心。
文章來自網絡
想了解更多移民留學海外房產政策和資訊,請關注南京澳星出國!詳情請撥打免費咨詢熱線:025-86827163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12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27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
時間:2025-02-28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
時間:2025-02-28 10:00~12:00
地址:常州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