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s/default/images/phone21.png)
安徒生文學獎獲得者、著名兒童文學家和教育家謝爾蓋·米哈爾科夫在其著名散文《一切從童年開始》的開篇就指出:“書是孩 子們生活中最好的伴侶”。
米哈爾科夫認為,無論孩子們的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多么有趣,如果不去閱讀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貴的書,就像被奪去了童年最寶貴的財富一樣,其損失將是不可彌補的。在《生活中的伴侶:書》一章中,米哈爾科夫談到:“有些書,一個人如果不在童年時讀到它們,不曾在童年時代為它們動過真情、流過眼淚,那么這個人的本性和他整個的精神成長,就可能有所欠缺,甚至“將是愚昧和不文明的”。
閱讀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是,沒有什么比閱讀書籍更能讓孩子向世界展開心扉。作為這個時代的父母,我們中很多人已經意識到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專家常說:“如果你想讓孩子多吃蔬菜,自己最好也對西蘭花和胡蘿卜笑臉相迎”。閱讀也是如此。
親子共讀
我特別認同作家粲然在《騎鯨之旅》說的:“共讀不僅要在那些普通的、日常的夜里進行,也請在這些最歡欣、最窘迫、最孤獨、最動蕩的時刻進行。在這些時刻,找到合適的繪本,它們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加倍的、絕無僅有的撫慰力。”因為從不同的書中,既可讓孩子看到我們所賴以生存的這個真實的世界,找到生活的共鳴,又可以展開他們的想象看到作者描繪的虛構世界:會魔法的龍貓、悲傷的美人魚、機靈的小怪獸、惡毒的老巫婆……。繪本是有力量的,它可以貫穿整個家庭生活,特別是當生活發生變動時,比如要上幼兒園,家庭搬遷,財富變化……,繪本更是此時需要的東西,它可以像老朋友一樣陪伴孩子,幫他面對現實生活中謎一樣的問題。
三歲起一些美妙的事情會在孩子的大腦中顯現。大腦中某些“路徑”開始建立并逐漸發展成熟,這些都將轉化成我們稱為“閱讀”的大腦技能。在這個年齡,孩子們正在從口語進步到一種書面語言。如果我們注意觀察就會發現,3歲左右的孩子會恰如其分地使用大量充滿想象的詞語,比如小P會說:“我迫不及待想吃餅干,雨把天空下黑了,米飯是冰淇淋顏色”。實際上,這些詞匯都是經過2年的共讀時間,潛移默化地從繪本中學到的。
此外,請孩子給你讀書也很重要,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講故事,甚至在他們懂得如何閱讀之前就會。他們是如何做到的?當孩子們捧著繪本,翻開頁面并觀察其中圖片的時候,他們的腦海里會天然將一幅幅圖片編織成故事,這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稟賦。2歲多的小P會天馬行空的描述繪本里的故事,盡管常常邏輯混亂,大部分都聽不懂,但我知道故事承載著他的想象與情緒。此外,他還能表演,會模仿《謝謝你!快遞車》中的快遞車,推著他的滑板車,裝上愛爾蘭的土豆到處送貨。他也時常自己扮演成《小紅火車大冒險》中的蒸汽小火車,隨著“咣當咣當”的配音,爬上沙發,想象著自己正在翻越一座高山。
在共讀中,收獲的不只有孩子,閱讀繪本對我們成人也是一種自我修復。在成人的世界待太久了,身體和心里的負擔越來越重。當我們捧起一本書讀給孩子聽時,也將自己那一顆包裹地密密實實的心打開。有時候我們會從中找到一些生活的答案,更多時候煩惱也會隨著閱讀拋下。你若不信,一起讀讀《柳林風聲》中這段文字吧:“鼴鼠沉浸在這新奇的生活里。河面的波光與漣漪,種種香氣與聲響,還有陽光,都讓他迷醉。他把一只爪放進水里,呆呆地坐著,任隨自己的思緒流淌。河鼠向來善解人意,所以只是穩穩地劃著船,并不去打攪他的好夢”。
時光荏苒,我們與孩子們一起共讀的那些內容也許會被遺忘,但共度的那些時光會永遠在他們的心里留下痕跡。
閱讀(繪本)與英語學習
無論生活在國內還是海外,每個中國孩子都面臨英語學習的問題。已經有很多媽媽問過小P學英語的情況。目前為止,他和我們的交流與繪本閱讀還只限于中文。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并不認同“贏在起跑線”的理論,萬物生長有其自身規律,我們只想做尊重孩子、富有耐心、對孩子成長懷有敬意的父母(不奢望大家都認同,只是覺得開放的心態更重要)。
漢語能力是可以遷移到英語學習的,即“母語遷移”。百度詞條的解釋為:“在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中,學習者的第一語言即母語的使用習慣會直接影響第二語言的習得,并對其起到積極促進或消極干擾的作用”。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應盡量利用“母語遷移”的優勢,語言之間有許多有趣的相似之處。所以我們想等小P滿3歲后漢語水平扎實一些時,再開始學習英語。
然而,待三歲后再學英語并非意味著不作任何計劃和準備。對孩子的英語學習,我們依舊想從繪本入手。首先,選擇有英語音頻的繪本。內容可以根據孩子感興趣的主題選擇,可以是所在國的經典繪本,方便孩子日后交流;其次,父母跟讀音頻資料。對于來自非英語母語國家的父母,要想給孩子創造一個較純正的英語環境,必須對繪本的音頻資料進行模仿學習,這也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最后,讓孩子直接聽英文原版。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父母需要放下得失心理,用耐心與信任與孩子一起讀書。
閱讀在愛爾蘭的地位
2014年開始的the European Literacy Policy Network(ELINET)項目對24個歐盟國家的研究報告指出,愛爾蘭學生閱讀的平均水平排名第三,僅次于芬蘭與北愛爾蘭。該報告還指出,68%的愛爾蘭學生享受閱讀,只有6%的學生不喜歡閱讀。研究數據還表明:幾乎所有愛爾蘭家長都參與到兒童早期閱讀中,其參與度遠遠高于歐盟平均水平。
愛爾蘭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比較高,這與它的圖書館密不可分。愛爾蘭每所學校都有合作圖書館,即使很偏僻的小學也有配套的流動圖書館,這也是愛爾蘭教育的特色與傳統。在有些公共圖書館,兒童書籍甚至占到圖書總量的一半。愛爾蘭圖書館主要提供閱讀、課程資料、在線學習和老師項目準備和購買的參考資料(書、電子版等)。圖書館整年都有各種活動,如暑期活動:The Summer Reading Adventure,The Summer Reading Buzz,The Summer Reading Challenge,以此幫助孩子們更好的閱讀。更值得一提的是,圖書館的所有閱讀都是免費的,只需填寫一張申請表和出示家庭住址辦理一張圖書卡就可以了。
此外,這一結果還得益于愛爾蘭政府自2011年起把提高孩子的閱讀和數學能力當成國家戰略的舉措(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Improve Literacy and Numeracy among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2011-2020)。政府鼓勵家長培養孩子的閱讀和數學興趣,并資助社區舉辦系列活動。該戰略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并把其與家庭、學校和社區密切聯系起來,其核心是堅信發展孩子們良好的閱讀和數學能力是社會給予每個人最基本的生活機會,這對整個愛爾蘭的社會公平至關重要。正如馬丁.路德.金所說:“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于它的國庫之殷實……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這方面愛爾蘭做到了。
閱讀,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更豐富的情感。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下,孩子從小到大接受了太多條條框框的思想教育,孩子內心的情感缺乏關注,不知道如何去愛他人、愛自己。也許,閱讀能彌補這些不足,讓孩子成為更完整的人、一個不為他人左右會積極尋求自己幸福的人。二戰期間一位曾在德國納粹集中營中遭受過非人折磨的幸存者說:“只有在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其價值。”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12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14 13:00~15: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15 13:30~15:30
地址:恒隆廣場辦公樓1座1910
時間:2025-02-16 13:30~15:30
地址:恒隆廣場辦公樓1座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