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s/default/images/phone21.png)
面對財富
你是理性派還是隨性派?
不同國家的人理財方式是不是真的不同?
今天小編就帶你來看看中澳兩國不同人的是如何“花錢”滴
1. 花錢送禮物
關于送禮這件事兒,觀察澳洲人送禮物,送的是一份祝福,中國人送禮,送的更多的是一種文化。
在澳洲人過紀念日,過生日時,常常收到的簡單的一瓶紅酒,一張寫好祝福的卡片,就連情人節,也只送一支玫瑰,這樣簡單的禮物,在中國人看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而他們的重點是讓他人感受到自己的心意就可以了。
在中國人的消費觀和送禮文化中,不管是結婚,紀念日,各種節日,生日,都需要送一份“份子”,禮物金額越大,表現自己的祝福越深;另外不同的時間送的禮物也有講究,端午節送粽子,情人節送巧克力玫瑰,生日送蛋糕,結婚過年送紅包等等。所以說,中國人花錢送禮物,送的是一種文化。
2.花錢旅行
對比中國人和澳洲人旅行的特點,有很大的區別:
比如中國人出去旅游,最大的特點一時跟團走,第二是喜歡買買買!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成為大多數中國游客的常態,出門旅行,更多的是消費購物,特別是比國內便宜許多的名牌奢侈品。
圖3
而澳洲人出去旅游,大多選擇的是自由行,背包長途徒步,登山,潛水,總的來說,是一種感受型的度假模式。在旅途中,大多買一些明信片,小特產作為手信,消費金額并不多。
3.花錢買衣服
澳洲人的消費觀念主要是“務實”。消費品對于澳洲人來說,夠用是第一位,質量是最重要的,至于在哪里買的,什么牌子,多數澳洲人并不在乎。比如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幾十刀就可以買到,并不在乎衣服鞋子的是否是名牌。崇尚自然,偏愛寬松,講究著裝體現個性就好。
4.花錢買房
無論是在祖籍地、還是在海外,華人喜歡置業的習慣,是傳承了中華幾千年的民族消費文化。華人走到哪里,哪怕從牙縫中擠錢,也要改造祖屋、在故鄉建一所體面的宅院,以此光宗耀祖。
與此同時,大凡居住在海外的華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為自己的子孫后代留下點什么,也正因此,購房消費就成為了海外華人消費的最大支出。
而澳洲人并不覺得“房子”是件大事。澳洲的年輕人則以不買房者居多,“租房”成為主流,很多人將“35歲”視為自己的買房年齡;澳洲年輕人買房多不靠父母,而是利用自己攢下的錢支付頭款,然后分期付款30年左右。
5.理財觀念
澳洲人理財觀念中只有“花錢”沒有“存款”一說。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公布了一項調查,告訴了我們澳洲人到底有多不懂“節流”:調查顯示,五分之一的澳洲人認為賬戶里有$1000澳元就“萬事大吉”。
然而,澳洲人真的“很窮”嗎?卻也不見得。根據澳洲統計局(ABS)數據,澳洲全職職工的平均周薪達到1628/周,如果一年工作50周,年薪八萬不是夢想!
澳洲采取的周薪制也是澳洲人容易“大手大腳”花錢的原因。
另外,對于澳洲人來說,之所以可以任性花錢,也取決于澳洲的福利制度和保險制度。
而中國人從小到大就被灌輸著“節約”“居安思危”的思想,存款是中國人特別重要的底氣之一!在澳洲,同樣一套房,愛存錢的中國人可能五六年就能買一套;但澳洲人卻需要十幾年,甚至更久,其實主要還是因為不同的理財觀念。
當然,這里說的消費觀念只是一個大概的趨勢和歸納,并不代表所有人,你在消費這方面屬于哪國人呢?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12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15 13:30~15:30
地址:恒隆廣場辦公樓1座1910
時間:2025-02-27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
時間:2025-02-28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