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s/default/images/phone21.png)
去年,澳大利亞人口達到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本人或父母至少一方海外出生的人口比例已經超過了50%。然而,這一消息卻似乎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
不過,對于關注澳大利亞人口組成的知名記者及作家喬治·麥格拉吉納思(George Megalogenis)來說,這的確是一個讓他興奮不已的時刻。
“我第一次感到我是大多數人中的一員了,”父母是希臘人的麥格拉吉納思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說。
從人口角度上說,澳大利亞各首府城市各有各的特點,不再千篇一律。
但是,在澳大利亞歷史上,這并非第一次。準確地講在1890年代,海外出生的第一代移民和在澳大利亞出生的第二代移民的比例曾經非常高。
到了1901年,也就是澳大利亞成立聯邦那年,在海外出生的澳大利亞人占了25%,移民第二代的比例則占人口的20%。
“這之后,這一比例就不斷地下滑。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只有20%的澳大利亞人口或本人出生海外,或父母一方出生海外,”。
據介紹,在過去15年內,澳大利亞人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主要是因為移民接納人數不斷上升。
2016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那一年,海外出生及父母雙方至少有一位海外出生的第二代人口比例已經達到了49%。澳大利亞人口在去年8月7日達到了2500萬。
中國和印度新移民給澳東南部帶來巨變
其中中國和印度移民是新移民的主要來源地。自1997年以來,兩國的新移民各占了50萬。排在這之后的是來自新西蘭的新移民,略多于20萬人。之后是來自菲律賓的移民,略多于10萬人。
看過了新移民,澳大利亞移民社區中最大的,人數最多的要算是英國移民。這些移民大多是二戰后移居澳大利亞的。當時,他們只需要花上10英鎊就可以來澳大利亞。
“2001年時,澳大利亞各首府城市都是英國移民占主導地位,新西蘭人排在第二位,”麥格拉吉納思先生對ABC墨爾本電臺說。
“然而,讓我吃驚的是中國和印度移居悉尼、墨爾本和堪培拉的情況與其他民族的移民有著很大的不同。”
他說來自中國和印度的新移民絕大多數聚集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里。
“75%的中國出生的移民定居在悉尼和墨爾本。 64%的印度出生的移民定居在悉尼和墨爾本。”
“而這兩座城市的人口占澳大利亞總人口的40%。”
“中國移民喜歡住在市中心的公寓中。而印度移民則偏愛住在市郊。所以人們可以看到市中心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得到興建,而城市還在向外擴張之中。”
在堪培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人口統計系就讀的博士、研究大陸華人人口演變的關青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說,有一個事實不能忽視,那就是在人口普查中,臨時居留的中國留學生的存在。
“由于大學的集中,很多留學生選擇了居住在大學附近、靠近市區的公寓中。但是在我的博士論文研究中,我發現在留學生拿到了永居身份之后,他們會逐漸往市郊搬離。”
不一樣的澳大利亞
另一個讓麥格拉吉納思先生吃驚不已的現象是,現在澳大利亞首府城市的人口組成極為不同。
“在澳大利亞全國范圍內,英國移民仍舊是人數最為眾多的移民群體,其次是新西蘭人。”“而在墨爾本,印度移民排在第一位;在悉尼,華裔人口則排在首位;在布里斯班,新西蘭移民排在第一。”
這意味著澳大利亞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人口組成特性。
“雖然澳大利亞只有六個州,但是卻呈現出了三個特征:澳大利亞東南部地區可以說是歐裔與亞裔混居;北部的昆士蘭州很有意思,由于新西蘭人很多,因此可以說太平洋文化占主導。澳大利亞的西部則有著很強的安格魯文化。”
“大部分來自英國的移民會選擇聚集在珀斯。有人這樣猜想,因為珀斯的生活環境更像80、90年代澳大利亞肥皂劇《鄰居》的場景。此外,礦業熱也帶來了對工程師及會計師的需求。”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12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15 13:30~15:30
地址:恒隆廣場辦公樓1座1910
時間:2025-02-27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
時間:2025-02-28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