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s/default/images/phone21.png)
轉眼間已經是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啦,春節小長假過得怎么樣呀?錢包癟了還是又胖了?
腦海中都是不是還是過年的情景:家人一起吐槽春晚,搶紅包搶到帕金森、老媽做的一桌好菜、三姑六婆的大拷問、噼里啪啦的爆竹聲…..
小澳覺得這幾年的春節格外的平淡,似乎覺得年糕好像沒有以前的甜了?大豬肉也沒有之前的香了?連點燃熱鬧的炮竹和燃放燦爛的煙花好像也帶動不了臉部的笑肌了......好像再也找不回小時候過年的那種感覺了,我們到底怎么了?為什么在這最燦爛陽光的日子卻開心不起來?
年味變淡是從我們變得隨便開始
小時候是最有“年味”的。
那時候我們小孩子過年一定要早早買好新衣,端端正正疊好放在床頭,等著初一一早再穿。有一年商場快停止營業了還是沒有備好新衣服,真是急得快哭出來。
而年關將近,媽媽最焦慮的是家里的大掃除總還沒空搞起來,早晚都要瑣瑣碎碎念叨著。大掃除那天必定也是很鄭重的,要全家大干一整天,掃屋頂爬窗臺,小孩子就算幫不了什么忙,也會里里外外地奔跑遞抹布,興沖沖參與迎接這一年里最重要的節日。
大年三十貼春聯用的都是現熬的漿糊。漿糊粘上的春聯非常瓷實,光刮掉前一年的春聯就是個大工程,非半天時間搞不定,還得全家上陣累得滿頭是汗。再接著熬新一年的漿糊,爬高上低把春聯貼得里里外外滿滿當當。
初一 一大早在家吃過餃子就開車趕回鄉下老家。先去爺爺家磕頭拜年,基本腿還沒著地爺爺就會半路攔住扶起來,拉著往桌子旁邊坐,再胡亂抓些糖果塞進小孩兜里。
后來,有了全年無休的商場超市,再也不用費盡心思地囤積年貨;
新衣服早早就穿上身,不再“延遲滿足”留到年初一;
貼春聯很少人家用漿糊了,隨便的透明膠紙一粘,費不了十分鐘功夫;
年夜飯越來越豐盛,也越來越吃不出不同;
春節晚會還是年年都播,但已淪落成我們刷手機的背景音;
沒有小孩會熬一整夜守歲,人們年初一起床的時間是越來越晚;
我不再是需要磕頭的年紀,而接受跪拜的老人也已不在人世;
過年的儀式越來越精簡,到最后連對過年的期許都精簡掉了,才漸漸覺得丟了什么。
紀錄片《舌尖上的新年》有這么一段話:“年味越來越淡,只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飯失去了吸引力……母親每到過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們想吃什么呢?兒女們都說隨便,您隨便做。只好年年依舊。”
隨便的結果是,節日不再像節日,也不難怪,年味越來越淡。
物質的豐富,讓我們感受不到新衣裳、年夜飯帶來的喜悅感,儀式的精簡,讓春節變成日歷上沉悶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儀式感這個詞悄然流行起來,一次別出心裁的求婚、一場溫馨浪漫的婚禮都是儀式感的表現。
所以,儀式感到底有多重要?
人們最常喜歡引用《小王子》里的那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美劇《絕望的主婦》里有這樣一段話:
這句話,用在過年再恰當不過,越是懶得,越是無味。
儀式,是會讓平凡日子發光的魔法,是我們對庸常生活的復仇。有時候儀式不僅僅是生活里的小情趣,竟也是一種強大而積極的暗示。
比如婚禮,很多男人會不理解女人為了一個做給別人看的儀式去花費那么多心思和精力。其實,婚禮除了是做給父母親朋看,也是做給自己看。當我們在婚后的一地雞毛里甩門而出去買刀的路上,也許想起了婚禮那天他熱辣誠摯的誓詞心中為之一動,就放棄買刀轉彎去買了他最愛吃的菜。
儀式感之于過年也是一樣的重要,與國內相比,國外因為受到當地華人的受到影響春節反而更加熱鬧。比如英國的春節似乎更加熱鬧、年味兒十足。
bbc的紀錄片《中國新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定居英國的媽媽,帶著丈夫和一雙兒女回北京過年探望父母哥哥。來之前她不忘讓孩子們畫了一幅全家人的畫像,并且認真裱好千里迢迢帶回中國。身患老年癡呆的老父親手里接過那張“全家福”,目光灼灼淚水盈然。
英國人如何過“洋春節”?
每年的春節期間其實也正是英國最寒冷的季節,在這個夏天不需要空調,冬天也非常堅強的國度,大概會冷到什么程度呢?
低溫還不算可怕,低溫伴隨著陣陣的小細雨簡直讓人絕望。而蘇格蘭地區更是被冰雪覆蓋,零下30多度。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潮濕、多風、氣溫不穩定的環境下,英國人民卻對春節非常熱衷,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玩不出來的!
英格蘭幾乎每個城市里的華人社區都準備了各式各樣與春節相關活動。舞龍舞獅定是必備節目,在倫敦,舞龍舞獅隊一般是從查理十字路開始一路敲打到唐人街,再回到特拉法加廣場。獅子到每一家餐館前叼下生菜給店家,寓意“升官發財”,店家再給獅子發個紅包,大吉大利。
伴隨著熱鬧的鞭炮聲,街道兩旁早早就擠滿了黃頭發白皮膚的藍眼睛,他們從各個城市乘坐火車聚集到唐人街。
看完舞龍舞獅,再到倫敦各個展館里參觀消磨時間。夜幕降至,華燈初上,再回唐人街品一壺茶,來一份北京烤鴨,酒足飯飽再各自鉆入各式主題的酒吧里嗨到半夜。英國人把我們的春節過的呀,那可以說是相當的享受了。
除了倫敦,英國各個主要的大城市也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歡度春節。從南到北,布萊頓、利茲、伯明翰、紐卡斯爾、曼徹斯特,到蘇格蘭各有特色。
來不及趕到倫敦的歪果仁兒一般就選擇就近的城市,用他們能想到的各種方式:張燈結彩、算卦占卜、書法對聯、制作燈籠、功夫雜技等,來度過最有年味的春節。
隨著在英國的中國華人越來越多,春節也逐漸成為歐洲最大的慶典之一了。
在異國他鄉,思鄉的人自動聚集在一起用最鬧騰的方式來慶祝自己的文化,一解思鄉之情的同時,使文化的精髓得以傳承、發揚。似乎這樣說起來,當我們在國外的時候才更投入地慶祝春節,這難道真的是距離產生美?
其實,儀式感不需要繁文縟節、大費周章,也許只是那一點小心思、小用心,如同咖啡里的一點糖。我們可以重拾過去的傳統節目,比如從“小年”開始,糖瓜沾、掃房日、推糜黍、煮大肉、宰只雞、把面發、蒸饅頭,而后剪窗花、貼春聯、放鞭炮、包餃子、守夜……嘗試著去做這些傳統的項目,相信年味就一定不會淡!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07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12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27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
時間:2025-02-28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