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澳洲移民的華人數量的增長,很多人都會好奇,為什么澳洲能能夠得到這么多的青睞?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澳洲的宜居城市。
提起澳大利亞,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其可居住性。這座位于南太平洋的國家擁有著傲人的資本:占地7,692,0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500萬,幾大首府城市,常年位居全球最宜居城市榜單前十名等。
此外隨著澳大利亞教育資源的不斷提升,其師資力量在全球范圍內穩步提升,也吸引著大批量的留學生前來。藍天、白云、綠植、教育往往是移民潮的關鍵影響因素。越來越多的海外居民移民澳大利亞,為這個國家帶來生機。在當下,建設宜居城市現在已成為全球趨勢。所謂的宜居城市應該包含如下要素:安全、富有吸引力、社會寬容和諧、環境可持續發展、住房可負擔、通勤交通便利、教育機構完善、公共環境和設施完備等。上面這些要素將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和公共衛生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使社會向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步行便利指數:步行便利程度指數是綜合街道聯通程度和公民住房到其他公共設施的距離得出的數值,這些設施包括公交車站、超市、加油站和報刊亭等。維州、西澳和昆州都對居住街區的寬度進行了規定,以西澳政府甚至將步行合理距離明確到米,他們認為住宅到達生活必需的公共設施距離不超過400米的話,可以認為是適宜步行的。
政府對住宅密度的規劃是除了空間距離外影響步行便利指數的另一要素。
墨爾本、珀斯、和悉尼都規定了非常高的目標,每公頃15住宅。珀斯的目標就相對比較傾向于便利步行發展,是每公頃26住宅。
較高的密度意味著建筑之間的距離更近,相對而言,這就更加鼓勵市民步行出行,同時也鼓勵政府發展公共交通。
根據人口普查數據,每公頃土地平均建筑層數分布圖,使用每公頃15住宅作為標準。只有悉尼超過政策密度標準的住宅分布數量較多,且不僅僅分布在城區。
保證街區的寬度不會超過步行的合理范圍。
基于此,我們可以綜合街道聯通程度得出澳大利亞各州首府的步行便利指數空間分布。
根據目前的政策實施結果,步行便利指數呈兩極分化:郊區的居民普遍步行便利指數比較低;除少數例外,每個首府的高步行便利指數地區都集中在城區。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珀斯較為合理的每公頃住宅密度政策規定,其有些郊區也有著較高的步行便利指數。
堪培拉也有一些郊區呈現步行便利指數居高的表現,這些地區是一些成熟的老年福利中心。
這個結果表明,如有有設計良好、執行力強的政策,即使是郊區也可以創造更多適宜步行的街區。
步行便利指數是宜居城市的基礎,雖然全面綜合發展的城市的策略促使郊區建設時更加重視步行便利的程度,步行便利指數的結果顯示政策規制在幾大首府城市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關于澳洲移民的最新資訊,更多出國資訊,請持續關注澳星出國官網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22 13:30~15:30
地址:恒隆廣場辦公樓1座1910
時間:2025-02-26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27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
時間:2025-02-27 14:00~15:00
地址: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