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到澳洲生活的小伙伴們,總能體會到澳洲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不同。或許你在中國覺得合情合理的事情,但是在澳洲很多人都會覺得特別奇怪,不能理解。這些,生活在澳洲的華人,一定深有體會,很多人表示價值觀都被刷新了!
在澳洲,與陌生人交往的方式也與在中國時大不同。走在路上遇到有陌生人跟你微笑,讓很多剛來澳洲的中國人很不習慣,沒辦法,澳洲人就是這么友好。雖然在國內沖陌生人微笑,可能會被當成別有所圖的不法分子。
不要正面打量路人:盯著路人看或者是不斷打量一個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尤其男士打量女士,尤其不尊重。但是和他人對話的時候,還是要對視他人的雙眼。
在澳洲你會發現,高學歷的知識分子做普通工作并不新鮮,我見過印度的哲學博士開出租車、東歐的音樂家干裝修、地理系的研究生在找到教師工作以前在家具店當服務員、工科博士在售車店做銷售等。
反之,也會有墨爾本大學的清潔工旁聽拿到了古典文學的本科學位、而大貨車司機酷愛莎士比亞,趁著長途旅行的閑暇寫下讓圈內人震驚的劇本等,澳洲受過大學或更高教育的人口比例遠高于中國,而這個教育追求的是一種養成,和出人頭地沒有關系。
澳洲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歷史里,已經先后有1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曾經有一個這樣的故事:中國媽媽帶著孩子在街上見到一個乞丐,中國媽媽就指著乞丐對孩子說“孩子你要好好念書,不然,長大以后就只能像他一樣。”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澳洲,澳洲媽媽則會對孩子說“孩子你要好好念書,長大以后可以幫助像他一樣的人。”或許這就是中澳教育的根本區別。
在澳洲以貌取人是很容易犯錯誤的,富人不是靠名牌包裝的,也不是名車大房子,而是在不動聲色之中,一口整齊的白牙(非常重要),一身古銅的皮膚(有錢度假曬太陽),一副健美的身材(有閑上健身房)。最重要的是每年捐給慈善協會和教堂的大筆捐款。
貴族的養成至少三代,學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飯,每天還要經過非常艱苦嚴格的訓練,這甚至比平民學校還要辛苦。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意識里,富與貴是一樣的,沒有什么區別。但事實這是兩回事。
移民澳洲才發現,越是高學歷和高收入的人,生活方式越是健康的,而中國高學歷和高收入的人生活方式反而最不健康。我們不見得比那些澳洲的所謂成功人士更忙,只是我們意識窮乏。
在中國,因賺錢和工作兩地分居的人家還真不少,即使家在一地也還可能為了工作夜以繼日,把物質的東西看得超過了一切,錯過了妻子生孩子、耽誤了給孩子看病,不能給老人送終等。
在澳洲,這樣做是會被別人鄙視的。在澳洲,很多人的辦公桌上都擺放著家人的照片,其樂融融的合影透露著澳洲人的家庭觀念,下班后和周末的時間都是屬于家庭的,所有的節日也是一家人安靜地聚在一起。最近一位澳洲好友要做一個小手術,她丈夫取消了全部的商業會談,寧肯自己出錢支付會談方延期滯留也要去陪著做她手術,這就是國外家庭觀念的典型體現。
中國內地媒體在一邊倒地宣傳某人時,常用的形容詞就是忘我工作到了”帶病堅持”的程度。
澳洲你會發現,生命是第一位的,生病就應該休息,帶病堅持工作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對自己都不能負責任的話怎么指望你對他人或工作負責任呢?
再說流感什么的還有傳染性,醫生都會告訴你要呆在家里,需要自我隔離多久之后才能去公共場所,這是公共道德,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
所以在澳洲很少有精英主管因為工作太辛苦而猝死的新聞。
也許,移民初到澳洲你會有些不適應可一旦真正融入澳洲的生活方式后,我們才會發現,原來自己的生活是充實健康而幸福的!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21 13:00~15: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22 13:30~15:30
地址:恒隆廣場辦公樓1座1910
時間:2025-02-26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27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