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移民澳洲的人選擇移民的理由都是因為孩子。
小澳也聽了很多咨詢如何移民澳洲的人的故事,那么關心孩子未來的你們,先來看看世界溺愛孩子排行榜吧!
世界溺愛孩子排行榜,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各地的家長,是如何對待孩子的。
第六名:“地獄模式”——以色列少年
以色列極少有溺愛孩子的現象。由于生活在戰火紛飛的中東地區,以色列孩子從小便生活在“地獄式”的教育里。
基本的身體素質訓練是孩子們的必修課。每逢節假日,常有成群的猶太少年由兩個大人帶著做游戲或者賽跑。
猶太少年會舉行定期的聚會,以從小培養吃苦精神和團結意識。在他們的意識里,想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家人,要奮斗就必須吃苦團結。
以色列人認為真正的愛孩子,就要讓孩子們從小吃苦。
第五名:“嚴格模式”——日本兒童
在日本,絕大多數家長對待孩子比較嚴格,孩子們被從小教育要嚴守各種規矩和禮節。
日本家長認為孩子就要在壓力中成長,今后才能融入社會。
第四名:“修行模式”——美國孩子
在美國,大多數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都類似苦修。
雖然課業負擔并不繁重,但在生活中孩子通常要堅持至少一個運動項目的訓練,并根據興趣長期學習各種才藝。
而大多數孩子想要獲得零花錢的話,需要承擔部分家務,或是打工換取酬勞。
另外,他們還必須定期參加學校、教會組織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童子軍。
美國人著重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和自主思維,他們愛孩子的方式,是讓孩子獨立。
第三名:“輕松模式”——歐洲小伙伴
相較于日本和美國的孩子,歐洲的孩子們生活則輕松得多。
由于生活在發達國家,且競爭不是很激烈,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注重個性的養成和興趣的培養。
在歐洲,孩子們生活豐富多彩,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從事的運動和才藝學習。
家長們通常會比較隨孩子性子,對待孩子并不嚴厲。在歐洲家長的眼中,孩子的生活就是要陽光健康,長大后才能成為積極向上,有個性有思想的人。
第二名:“天堂模式”——阿拉伯石油小哥
隨著現代思想的進步,中國人重男輕女的思想已經慢慢淡化,但阿拉伯人在對男孩子嬌慣的程度上不亞于中國人。
更為嚴重的是,阿拉伯人對男孩子的嬌慣,不僅是家庭的嬌慣,甚至是族群式的。
卡塔爾、阿聯酋、沙特等石油國家的男孩,可謂從小便生活在天堂中。
家境普遍富裕的男孩們,從小便有大批的隨從侍女隨侍,揮金如土,地位尊崇。相反,女孩子的地位就要差得很多了。
第一名:“上帝模式”——中國娃娃
中國家長對孩子的驕縱寵溺世界第一。
由于特殊的獨生子女政策,中國大部分家庭都開啟了“421”的上帝模式——四個老人,兩個成年人,一起溺愛一個孩子。
孩子就是家庭里的上帝,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孩子就靠哭鬧撒嬌等多種手段逼家長就范。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過份寵溺就是害孩子,他們的教育方式正在發生根本的轉變。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22 13:30~15:30
地址:恒隆廣場辦公樓1座1910
時間:2025-02-26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27 10:00~16:00
地址:上海恒豐路500號洲際辦公樓7樓 貴賓會議室
時間:2025-02-27 14:00~15:00
地址: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