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s/default/images/phone21.png)
近日,一位68歲上海退休教授也加入了"老年網紅"行列,他撰寫的一篇字字扎心的《牛蛙之殤》讓其迅速走紅,被網友親切地稱為"牛蛙外公"。這篇6000字的長文,字字戳中那些為了孩子從幼兒園升小學而進行牛蛙戰爭的父母的心。文中退休教授提到的三個關鍵詞,日前在中產家庭圈層引發熱議。
牛蛙戰爭
"牛蛙外公"的愛孫,從3歲起在家長的安排下就加入了牛蛙戰爭的行列,以致于潛意識里反抗患上了"小兒抽動穢語綜合癥",這是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疾病,雖不嚴重卻很難治愈,即便是這樣也要提前三年備戰上海四大民辦小學的招生考試,從而希望孩子按照著名民辦小學--著名民辦初中--著名公立高中--清華北大交大復旦和海外常青藤的"牛蛙"式路線成長。
社會精英階層傳承
今年高考時,北京文科高考狀元說了這樣一段話:"如今中國農村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屬于中產階級的孩子,而且還生在大城市,所以教育資源上享受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這就決定了我能比農村孩子走很多捷徑"。這句話就透露著社會精英階層擁有各類資源的優越感以及注重傳承的總規律。
"牛蛙外公"驚嘆于這個學生睿智,在小小年齡就已經懂得了他用了半輩子才看穿的本質,也恐懼與他的早熟,這種意識的萌發,預示著未來的兩極分化已是大勢所趨。他還做過一個社會研究:在近百個中產家庭里,往上翻三代,雖然絕大部分都是農民,但卻都是比較有文化積累與文化覺醒意識的農民,唯一的區別就是底子的薄厚而已。雖然歷史中也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壯語,但不幸的是,前者是注定,后者是宿命。 比如眾所周知的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有極其深厚的家學背景: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自不必說,林徽因的父親曾在民國時期擔任過政治部部長、北京國務院參事、司法總長等要職,還創辦過學校。就連現在很火的高曉松,都有一群搞科研、畢業清華的親戚。這樣的例子在現在的社會中枚不勝舉。
文中筆者女兒鄰居家的孩子幾乎和他外孫一起開始"牛蛙戰爭",鄰居家的孩子順利進入了"四大民辦小學"其中之一,筆者的女兒當即提出找關系讓孩子晚一年上學,等明年再考一次。其實,中國式攀比往往不來自階級,而來自街坊鄰居,這也是造成社會精英階層注重傳承的一個原因,因為家庭中第三代能否成才,決定著老一輩或者子女一輩,他們所奮斗來的社會地位與資源階層,能否得到很好的傳承。
筆者的女婿終于有一天一反常態召開家庭會議,決定力排眾議辦理投資移民,過兩年讓孩子媽媽帶著孩子去國外讀書。他經過咨詢后認為教育規劃要趁早,越小移民、越小出國越好。因為這樣能更為系統的獲得國外的教育、培養和融入,讓孩子獲得最為健全的成長。而且要給孩子一個健全的教育,什么是健全的教育?就是童年屬于自己,中年也屬于自己,老年還屬于自己。
如今教育低齡化已經成為趨勢,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孩子可以盡早接受歐美優質的教育,選擇讓孩子報考國際學校和低齡留學。對于低齡教育,尤其建議有留學計劃的家庭考慮先移民后留學,移民帶給家庭帶來的不僅僅是綠卡身份,也解決了最重要的陪伴問題。同時,獲得綠卡后孩子在整個求學過程面對學齡限制、學校選擇、專業選擇、就業選擇時都有了更大的空間和優勢。
進行孩子的海外留學教育規劃的同時,盡可能的尋找專業機構把家庭的身份規劃、財富規劃、房產規劃緊密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出國,能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不會因為簽證的問題,被迫回國;也隨時可以回國,享受中國高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
牛蛙戰爭的"硝煙"不會隨著開學季的過去而逐漸消退,更多"牛蛙外公"的家庭經歷正在上演,對于子女的教育規劃,父母的視野要放的更長遠、更寬闊,可以借助專業機構來實現家庭的夢想和傳承,讓孩子的整個人生都屬于他自己。
如果您對美國移民信息感興趣,請繼續關注澳星移民官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提供最新的相關信息。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12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14 13:00~15: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15 13:30~15:30
地址:恒隆廣場辦公樓1座1910
時間:2025-02-16 13:30~15:30
地址:恒隆廣場辦公樓1座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