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一篇《對不起,爸爸媽媽給不了你800萬的學區房》的文章刷屏了。一部人人在羨慕這對父母雖然"給不起"孩子學區房,但卻給了孩子更不可比擬的精神食糧和開闊眼界;一部人則認為這對父母通過另一種方式在赤裸裸地炫富。環游世界?誰不想,那也得有錢才能實現,給得起孩子環游世界的經濟條件,才不在乎用來買學區房的800萬!
一篇文章激起了千層浪,今天,不談環游世界的花費到底比不比得上那800萬學區房,也不談這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我們來談談學區房重不重要?從本質上來看,學區房不是金錢而是教育資源的分布。學區房除了讓孩子擁有一個優質的教育資源環境,更重要的還有一個耳濡目染,互幫互助的圈子。
在深圳這座一線城市,大多數是來自不同地方的新移民。以朋友女兒J為例,她出生在一個小縣城,從小到大都是老師眼中的資優生,因為朋友工作的關系,來到了深圳讀初中。剛上課一個月,她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后來發現一直備受老師寵愛的"學霸"來到深圳這所普通初中,竟然跟不上課程,英文課聽不懂,連自以為傲的語文都在第一次小測中遭遇"滑鐵盧"。通過了解, J表示深圳課程的難度比老家縣城的大太刀,老師、同學的知識面讓她覺得自己像只井底之蛙,倍感自卑。這是中國特別明顯的一個現象,國內教育資源不均衡,即便是縣城最好的中學也根本無法與一線城市的普通中學比擬。
后來通過課外的輔導和朋友的心理疏導,J終于跟上課程,也融入了集體。在中考時,J憑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深圳重點高中,而在她所在的普通中學,簡直是鳳毛麟角。J說,來到大家都夢寐以求的重點高中,她又發現了新世界。學校的教育設施、課程設置、師資水平和之前的普通初中又是不同的層次。以前以為只是不同地區存在差異,如今即便是在一線城市,教育資源也有著極大的差距。在重點高中,J同樣倍感壓力,身邊的學霸太多,不僅學習成績好,興趣愛好也廣泛。在學校除了像J憑借自己努力考上的資優生,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家住學區房直接入讀。即便沒有優異的成績,在重點高中的學習和耳濡目染,憑借家庭的經濟實力,通過學校的平臺支持他們去國外游學,同樣能開闊眼界和擴大知識面。
相比于縣城,居住在城市就相當于在學區房的范圍內。而在同一城市中,擁有一個學區房在父母眼里不僅僅是一套房子,而是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保障。好的學校不能保證每一個孩子的成功,但能保障孩子在一個更好的平臺接受更好的教育,未來有機會接觸到更大的世界。如果可以選擇,相信大多數父母都希望擁有一套學區房,但擁有學區房是不是就一勞永逸了呢?
先看看2017年美國常青藤大學錄取深圳學生情況匯總:
哈佛大學:深圳中學 1人
耶魯大學:深圳中學 2 人
普林斯頓:深圳無
哥倫比亞:深圳無
達特茅斯學院:深圳中學1人
布朗大學:深圳中學1人
賓夕法尼亞大學:深圳中學2人
康奈爾大學:深圳中學5人、深圳國際交流學院1人、深圳外國語學校1人
在常春藤錄取人數全國學校排名中,深圳中學排名第四。深圳有三個學校名列在榜: 深圳中學、深圳國際交流學院、深圳外國語學校。對于藤校的錄取,全國13個中學瓜分了70%的錄取名額,其中深圳占了11%。一方面,進入深圳重點高中,至少擁有了考上藤校的幾率;另一方面,在重點高中想要考取常春藤名校,也是不易之事。常春藤的錄取率連年下降,今年8個藤校,4萬多名申請的中國留學生中,只有不到200人錄取,競爭異常激烈。
有一個數據值得關注,去新加坡以及去美國讀高中的學生,在2017藤校錄取的人數中,占有14%的錄取,這說明美國頂尖大學非常看重學生的國際化背景。如果希望孩子未來能在海外求學,除了選擇購買學區房,不妨讓孩子利用假期去體驗一下原汁原味的國外教育,再決定申請的學校和專業會有的放矢。提前適應國外的課程設置和學習環境,不僅能讓孩子確立考取名校的目標,也能讓其適應海外生活。
時間:
地址:
時間:2025-02-07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12 14:00~16:00
地址:蘇州工業園區蘇州大道西205號尼盛廣場1006室
時間:2025-02-28 10:00~12:00
地址:常州澳星
時間:2025-02-28 10:00~16:00
地址:廣州澳星出國